<form id="jlthj"></form>

    <address id="jlthj"><form id="jlthj"></form></address>

    <em id="jlthj"><span id="jlthj"></span></em>

    <form id="jlthj"></form>
    <address id="jlthj"></address>

        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網研究院>>金臺論策

        金臺論策:各地推出“政策禮包” 激發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活力

        劉珊
        2023年06月16日09:23 | 來源:人民網研究院
        小字號

        據《人民日報》近期報道,前不久,商業航天企業銀河航天研制的4顆衛星順利升空!氨本┦锌莆、中關村管委會專門立項,支持企業培育建設技術創新中心;海淀區有關部門積極服務,為企業對接應用場景……”公司聯合創始人感慨,雖然商業航天領域門檻高,但有關部門的“管家服務”讓企業底氣更足、腰板更硬。我國商業航天不斷刷新高度,也從側面表明民營企業對促進科技創新發揮著重要作用,更彰顯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高度重視和一貫支持。

        今年以來,全國多地先后出臺政策,圍繞多個領域為民營企業創新發展保駕護航。

        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視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發展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強調:“民營企業要踐行新發展理念”,“有能力、有條件的民營企業要加強自主創新,在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和科技成果轉化中發揮更大作用!

        今年4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也明確指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舉措”,會議還特別提到“積極鼓勵、有效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創新”。

        當前,民企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成為推動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

        據統計,我國民營科技企業占全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50%左右,成為創新舞臺上越來越活躍的角色。目前,全國65%左右的發明專利、70%左右的技術創新和80%以上的新產品都來自民營企業。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去年12月發布的《中國民營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達69.6萬件,排名前十位的國內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據7席。

        2022年以來,支持鼓勵民營企業開展科技創新的政策相繼出臺?萍疾、財政部聯合印發《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方案(2022—2023年)》,提出“健全民營企業獲得創新資源的公平性和便利性措施,形成各類企業‘創新不問出身’的政策環境”;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的意見》,提出“支持民營企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戰略任務”。

        2023年以來,全國多地出臺關于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政策舉措,旨在優化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環境,保障民營企業公平參與科技創新領域相關市場活動,激發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活力,充分發揮民營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梳理各地出臺的政策措施可以發現,政策發力方向主要包括提供資金和金融支持、開展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加大基礎研究支持力度、加強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完善人才發展機制等方面。

        表1:2023年以來全國部分省市出臺的關于促進民企科技創新的相關政策措施(截至5月31日)

        多地推出政策舉措,激發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活力

        為民企科技創新強化財政投入,加大金融支持。不少地方通過加大財政投入、給予資金支持等方式,激勵企業進行科技研發、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最高獎勵額度達1000萬元。

        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廳4月19日出臺《關于支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在支持民營企業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和基地、培育科技人才和團隊等方面,均給予高額資金支持。如在支持民營企業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方面,民營企業承擔的“前引導”項目,重大項目按30%比例給予最高不超過500萬元支持。民營企業承擔的“后支持”項目,按研發總投入的30%給予最高1000萬元補助。支持民營企業創建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對新獲批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一次性給予1000萬元支持;對新獲批的自治區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一次性給予500萬元支持等。

        浙江省溫州市科學技術局3月31日發布的《溫州市民營企業科技創新促進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提出,建立研發財政投入穩增長機制,逐步提高財政科技支出中研發經費占比。全市財政科技資金投入年均增長不低于百分之十五,每年土地出讓金的百分之一用于大科學裝置、重大科創平臺的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不少地方綜合運用財稅、金融等普惠性政策手段,通過提供高額貸款、拓寬融資渠道、創新金融產品和工具等方式,改善金融生態環境,滿足民營企業開展科技創新的金融需求。

        如寧夏《關于支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在支持民營企業用好科技金融政策方面,給予高額信貸支持和融資擔保服務。包括加大“寧科貸”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給予首貸最高500萬元、續貸最高1000萬元信貸支持;對其他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給予首貸最高300萬元、續貸最高500萬元信貸支持。發揮科技擔;鹪鲂欧蛛U作用,引導擔保機構為科技企業提供單戶最高2000萬元融資擔保服務等等。

        福建省寧德市委辦公室、寧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2月份印發《寧德市貫徹落實福建省推動民營經濟創新發展若干措施的實施方案》。在強化民營企業要素保障中,專門提到支持民營企業融資服務。強化“金融+”服務保障,鼓勵金融機構推出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專屬信貸產品,積極推廣“科技貸”業務,依托“寧易融”“金服云”等平臺,加大中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力度。支持商業銀行積極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知識產權金融產品創新。

        推動優質企業集聚發展,開展上下游協同創新。為發揮民營企業科技創新集聚優勢,形成“1+1>2”的產業集群發展效應,不少地方制定相關政策,推動優質企業集群集聚發展,支持民營企業與鏈主企業開展協同創新,實現抱團發展,發揮科技創新龍頭企業對其他中小企業的引領帶頭作用,同時結合中小微企業的創新靈活性,構建協同高效的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態。

        山東省威海市委市政府今年2月份出臺《關于進一步健全激勵機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穼iT制定促進企業科技創新的相關內容,其中明確提出,大抓科技賦動能,加快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健全關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機制,支持“鏈主”型企業和科技型骨干企業牽頭建設創新聯合體,聚焦企業實際研發需求開展協同攻關,每年精準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100項左右。

        吉林省吉林市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2月份印發《吉林市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度舾纱胧窂娏χС制髽I創新創造,實施中小企業融通發展行動計劃,支持龍頭企業與上下游產業鏈中小企業深化合作,建立協同創新的產業生態。

        大力支持企業開展基礎研究,補齊科研短板。當前,我國企業研發投入更偏向“短平快”的實際應用,基礎研究的投入比例較低,投入能力和動力不足,原始創新能力相對薄弱。

        今年以來,部分地方對企業開展基礎研究及應用基礎研究給予稅收優惠和獎勵補助,為科技研發和技術改造提供設備設施等。

        如山東省人民政府4月30日印發《關于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暨2023年“穩中向好、進中提質”政策清單(第三批)》。在“加力支持企業創新”部分中,該政策專門提到,落實企業投入基礎研究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出資給非營利性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高等學校和政府性自然科學基金用于基礎研究的支出,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可按實際發生額在稅前扣除,并可按100%在稅前加計扣除。同時,依托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網,引導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業等,向中小微企業和創業創客團隊開放共享科研儀器設備,提供研究開發服務和檢驗檢測服務。對符合條件且服務制度健全、提供服務量大、用戶評價高、綜合效益突出的供給方,按其上年度實際服務創新券總額的10%-30%給予獎勵補助,同一供給方每年最高補助200萬元。

        四川省綿陽市5月份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支持科技創新十條政策(試行)》,也專門指出要支持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政策具體包括: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企業開展應用基礎研究,經評審后,給予單個項目最高50萬元支持;鼓勵企業參與國家“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對承擔的國家重大科技計劃項目給予最高200萬元配套支持等等。

        提供專業知識產權保護服務,激發創新動力。為發揮知識產權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的引領支撐作用,保護民營企業的科技創新成果,激發企業的創新動力,多地從加強頂層設計、強化協調機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侵權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等方面下功夫,為民營企業提供專業知識產權保護服務,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技術升級,大幅降低民營企業維權成本,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如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2月份出臺《關于全面加快科技創新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以下簡稱《政策意見》),強調推進知識產權強市!墩咭庖姟穼χR產權優勢示范企業獎勵、知識產權平臺獎補、知識產權調解及糾紛仲裁補助等方面進行了說明。例如知識產權平臺獎補方面,新設立的國家級、省級知識產權維權中心(行業快速維權中心)分別補助50萬元、30萬元。國家中小微企業知識產權培訓(溫州)基地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年度考核優秀的獎勵100萬、合格的獎勵60萬元。知識產權調解及糾紛仲裁補助方面,對第三方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平臺按照每年成功調解案件數給予每件1500元的補助。對溫州知識產權仲裁院按照每年完成仲裁結案案件數給予每件2000元的補助等等。

        陜西省知識產權局4月26日印發《知識產權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措施(2023—2025年)》,圍繞提升民營企業知識產權創造能力、強化民營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與運用效能、依法嚴格保護民營企業知識產權、完善知識產權服務民營經濟工作體系、做好民營企業知識產權人才培養與新聞宣傳等五大方面,提出了共計11條具體措施。

        完善人才引進發展機制,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是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不少地方政府加大對企業在人才引進和儲備方面的支持力度,完善人才培訓培育、職稱評定、創新創業、保障激勵、需求對接等機制體系,最大限度支持和幫助民營企業人才的創新工作,讓人才進得來、留得住、干得好。

        如《江蘇省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專門提到強化人才引培,并提出詳細具體的舉措,包括支持各地將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企業高層次人才納入子女入學、醫療保健、住房保障等政策優享范圍。實施“英才名匠”等產業人才培訓計劃,依托張謇學院、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等專業機構,對專精特新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開展輪訓。積極構建“蘇暢”人才服務體系,依托江蘇省人才服務云平臺持續發布人才需求信息,全力支持專精特新企業人才創新創業。暢通專精特新企業優秀人才職稱評價綠色通道,符合條件的可直接申報考核認定高級職稱。推動具備條件的專精特新企業試點開展高級職稱自主評審等。

        此外,不少地方對于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重大科技項目攻關、鼓勵民營企業創新平臺建設、推動民營企業技術改造和智能制造、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等方面也作出了戰略部署和詳細規劃。

        進一步提升政策精準性、落地性

        科技創新是民營企業提升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當前,依舊存在制約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包括研發投入不足、創新能力薄弱、優秀人才匱乏,以及自主創新機制不完善,特別是在基礎性研究、行業共性技術研發等方面,民企之間還沒有形成技術創新的戰略聯盟或協作關系等等。以上多種因素導致民企在科技研發、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等環節受阻。

        今年以來,我國多地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持續優化支持民企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從政策法規、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人才引培等多方面優化創新生態,營造民營企業敢創新、能創新、會創新的良好環境,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各地民營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有效助力我國科技創新水平的整體提升。

        在進一步提升政策精準性方面,輿論建議,在政策論證過程中要注重充分聽取民營企業意見,注重結合地方和企業實際情況。在提升政策落地性方面,加強政策反饋跟蹤,注意新老政策銜接,防止出現不同責任部門間協同配合松散問題。

        (責編:劉珊、劉志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
        三级欧美国产高清,精品免费日本欧美_ 国产日本综合高清,精品高清免费国产

        <form id="jlthj"></form>

          <address id="jlthj"><form id="jlthj"></form></address>

          <em id="jlthj"><span id="jlthj"></span></em>

          <form id="jlthj"></form>
          <address id="jlthj"></address>